守护一方碧水清波——“河小青”志愿活动发起人彭启萍的心愿

一脉清水从罗霄山脉北麓的江西省杨岐山流出,经萍乡、醴陵、渌口,入湘江。160公里河流,流经两省,上称萍水,下叫渌水。

——“河小青”志愿活动发起人彭启萍的心愿

早春时节,渌水河清澈见底,河面如绸缎般舒展开,水波荡漾中,静静等待着河畔的第一抹新绿。每逢周日下午,渌水河边准能看到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志愿者协会会长彭启萍的身影。6年来,她从最初带领6名志愿者,到如今300余名“河小青”定岗沿着河道清理垃圾,巡河护河行动从未间断。

“巡河护河的想法,源于2016年春天。”彭启萍告诉记者,一天傍晚时分,在河边散步的她,看到护河堤上到处是被丢弃的塑料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后来跑回家拿上火钳、蛇皮袋,沿着河道忙活了个两个多小时才捡拾干净,“除了一身疲惫,更多的是心疼,之前所见的脏乱环境像是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心里。”

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彭启萍就带着火钳和袋子,沿着城区河岸清理垃圾。此外,还向居民群众发放倡议书,呼吁大家通过净化河道保护生态环境。身边的邻居看到彭启萍在河边上捡垃圾,觉得她是作秀。家里人也劝她不要再去做这样丢脸的事情,搞得别人风言风语。所有这些不理解,彭启萍都默默承受,一个人坚持下来。

慢慢地,彭启萍的行为感染了大家,一些志愿者、居民纷纷加入捡拾垃圾的队伍中。这份参与,也让越来越多临河居住的居民享受到生态红利。现在,他们只要看到彭启萍,就会拉住她“反映情况”,再也没了当初对垃圾的视而不见。

共饮一河水,同为“江湖”人。随着湘赣两省群众共护渌水的声音日渐急切,2018年5月开始,共青团湘东区委、区水利局、区河长办联合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母亲河活动,并号召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彭启萍带领湘东区志愿者协会率先响应,自此有了一个颇为清新文艺的名字——“河小青”。

“我是‘河小青’,清河我先行。渌水河湘东城区段两岸长14公里,巡一次河要花一个多小时,遇到垃圾清理和发现了河流污染行为,所需时间和精力更多。”彭启萍直言,最初“河小青”们的“装备”只有一把火钳、一个袋子,还要面对一些非议与不理解。慢慢地,得益于大家坚持不懈的行动,清理河道、保护环境的队伍有越来越多志愿者、热心市民加入进来,全区11个乡(镇、街)的河流、水库边,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

彭启萍的笑容里透着善良,也写着刚毅。6年来,她带领湘东“河小青”志愿者开展河道巡河护河、清理垃圾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以小品、微宣讲、情景剧、“微传单进社区”、文艺演出等形式向群众发放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单6万余份;在湘东小学、河洲小学等20余所学校开设了《我家门前流淌的河》微队课,引导全区学生积极投身生态环保,积极引导和教育他们从小树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其间,彭启萍主动提出要做河长制工作监督员。将渌水河湘东城区段两岸分为10段,每段最少10名“河小青”志愿者负责包岗巡查,利用“智慧河长”App进行巡河,第一时间拍下相片将巡河中发现的入河排污、侵占河道岸线、洗砂制砂等破坏水生态环境信息及时反馈给区河长办进行协调督办。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翻看记录,河长办对“河小青”反映的12个问题都做了及时的回复与处理。

2019年,“我是河小青生态湘东行”巡河护河项目获得江西省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扶持项目。彭启萍开心之余,并没有“点到为止”放慢步子。为了提高“河小青”志愿者的业务能力,她邀请专家老师授课,讲解河长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河道保护知识、水质检测的标准和方法等;建立河长制工作群,鼓励志愿者跨区跨部门开展“河小青”活动;用更多切实有效的办法,在全社会形成“爱河、护河、治河”共识,守护好家乡一江碧水。

用爱心传递坚守的力量,以实际行动推动生态环境的点滴改变。彭启萍欣慰地看到,现如今的渌水河畔,一幅“人人共护湘东河”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人民政协网

2022-2-16 11:22:18 通过网页

更换一道题!